我们曾经的校园

发布时间:2018.10.25 作者:1968届校友 xujqh 来源: 访问人数:6721


  中学同班老同学于正金围绕这些年来班级同学的聚会,制作了一个有声影集《难忘同学情》,影集制作的很好,浓缩的情境,浓缩的语音,简洁明了,情深谊长。几张过去实验中学校园的黑白老照片难得一见,尤为珍贵(据说是从市档案馆查到的),配的音乐也很好听。听同学说在短短的两天之内相册广为流传,被转发到原实验中学的高中同学群,青阳群和宿松群(当年实验中学下放地),也转发到合工大发小群等,引起老三届同学校友们的关注、共鸣和好评。实验中学有我们最美好的中学时光,影集中的老照片是那么熟悉、亲切,很多同学看了都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有同学说:“1965年文革前最后一届,实验中学高考录取率是百分之五十一,合肥一中是百分之四十七,当时实验中学各个方面都超过合肥一中,可惜的是一切都被文革毁掉了,当年我校是省重点学校,而一中是市重点学校。”对于这种说法,没有考证,不知一中老三届同学是否认同。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几经变更,已不存在了,没法像合肥一中那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渐渐地就被人们淡忘了。
  记得半年多前,在看到合肥一中老三届同学聚会的视频时,原下放在青阳的实验中学高一校友路敏曾在网上说:咱们实验中学原来多好啊!师生质量都高,省重点中学,文革前的高考升学率已与一中不相上下,而且大有超越之势。这么好的学校后来居然被撤销了,那么多优秀的老师流落到六中、二中等学校,真是让人扼腕痛惜!……有位一中校友薛全胜(发小同学邓钟的安财大校友)也说过:实验中学当年升学率不低于一中,甚至还高一点,各项活动也开展得很好,这和合师院有很大关系。后来合师院不在了,实验中学也就改成合肥二中了。
  于正金退休前是合肥市委副秘书长,工作勤恳、出色,文字和摄影水平都很高,过去孙金龙书记在合肥市委工作时,文字方面主要就是由他负责的。感谢于正金精心制作了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相册,使大家打开了脑海里尘封的记忆,回忆起曾经让我们骄傲的母校,回忆起包括我们的班主任叶平衡老师在内的许多当年的老师。现居住在北京的路敏校友说:我看到我嫂子转发的于正金同学制作的音乐相册,真的非常棒,勾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曾经自己回学校去过,徘徊良久,流连忘返、感慨万千!毕竟在那里呆了四年多时间,留下了很多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路敏家兄弟三人(大哥路达、二哥路辉)都是实验中学的,他们对学校的感情都很深!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50多年的风风雨雨改变了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大家已走向人生的老年。虽然每个同学和校友走过的路不尽相同,有的顺畅,有的坎坷;虽然学校早已变迁,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曾经的校园,曾经的老师和同学,曾经的青春年华,留存在心底的那份纯真感情和美好记忆依然还在,难忘母校,难忘师恩,难忘同学情!下面转贴的几张音乐相册中的校园老照片,是高二校友段建中爱人王晓玲和高一校友路辉的爱人潘文英转发到工大发小群的,感谢她们!合工大的发小同学和朋友中,当年在合肥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就读的校友有邓君和、邓钟、段建中、赵光、陈伟、王小秦、万文斌、丁一工、丁二农、李元平、路达、路辉、路敏、肖仁俊、高小明、程大容、许燕、牛金生、徐小敏、徐小军、刘永萍、王华芳、冯慧彬、倪新亚、柴肖敏、唐明颢、宋勤桂、李鹂等。此外还有芮端一、万文丽、高珠、陈明章、史蒙蒙等几位早逝的校友,她(他)们都曾是我们的好同学、好朋友,我们会永远记着并怀念她们!

 

  于正金制作的影集中几张校园老照片

 

  网上看到的艾忍博文中的老照片

  

   



  当年同学们在校园里的留影(待补充更新)

  

  2012年实验中学初一(2)班在省委党校举办的同学聚会邀请了原班主任叶平衡老师参加。叶老师(前排中间)曾经也是高三(1)班的语文老师。

  

  初三孔令泉同学保留的学生证等弥足珍贵。高一贺镇德同学保存了部分学校老照片:学校大门、办公室、图书馆和大礼堂等,还保存了校徽和学生证。他说:我们的学生证多么令人难忘。当时,它是学生走南闯北的身份证。这份学生证上盖了许多印章,那是我文革串连时的足迹。

  初三孙华南同学保留的大礼堂照片。这个礼堂早已拆了,据说有50多年历史,还是1958年实验中学的前身省科技学校建的。大礼堂同时兼食堂,是住校学生和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吃饭的场所。学校开大会时就是大会堂。


  2018年2月11日续记:在新建的合肥师院实验中学微信群里,初一校友孙杉回忆:实验中学当时是省重点中学,我有很深的印象。记得当时合肥地区一共有两所省重点,一为实验中学,二是下塘中学。前者是全日制学校,后者为半工半读的样板。下塘中学是当时中宣部长陆定一抓的点,其学校大门楼上,至今仍然是郭沫若题写的“安徽省下塘中学”字样。而合肥一中时为合肥市重点中学。

  2018年6月4日续记:今天盛承江学长在校群里转发了初一1班李元平同学的一篇文章,李元平家过去也住合工大,他的父母原在水电学院工作,后该校和安工都并入工大,他家也搬到工大校园,住在老中楼旁边的西楼。李元平的随记真切感人,对当年学校的记忆深刻清晰,对母校,对老师同学的感情也十分深厚,特复制留存!

(写于2017-10-14)


上一篇:灵魂穿越五十年——记老三届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

下一篇:我们曾经的校园,我们曾经的老师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皖ICP00352865号 技术支持:明大网络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