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2.08.26 作者:75届 毛洪亮 来源:校庆办 访问人数:6954

1971年至1975年,我在合肥二中读书。

二中是我的母校。初中班主任是窦克林先生,高中班主任是朱学敏先生。

原先母校有3个门,正门朝北,遥对屯溪路。那时的屯溪路没有人行道,路旁是两排高耸的白杨树,白杨树外是蔬菜田,点缀着稀疏的农舍。西门隔着曙光路,与省杂技团、文工团相邻。南门很小,仅可一个人进出,一条弯曲的小巷使得二中与省水利厅南大院相隔。未几,南门封上了。进了南门便是足球运动场。如今运动场已迁址,原址成了黄山路、省农行宿舍。

那时,我家住在省水利厅南大院,每天与同伴一起顺着狭窄幽静的曙光路入西门上学。

那是个纷乱的年代,多事之秋,安心读书时间不多。初中3年每学年都要野营拉练10天,最远步行到肥西金牛,再绕道合六公路返回。高中2年每学期都要学工学农半个月,比如学工到合肥农机三厂、合肥仪表厂等。学农则按班级分散住进肥西、长丰一些农户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虽然,不能全身心的读书,但是,一走进校园,学习的氛围依然浓郁。老师该管依然在管,该说依然在说。教育教训秩序井然。比如朱学敏老师的课,你是断然不敢迟到的;上窦克林老师的数学课,你绝不敢分心;邵体康老师走进教学走廊时,原先熙攘的走廊,顿时鸦雀无声。体育教师孙以任平时一团和气,上起课来,动作规范,要求极严。说实话,在那个年代,在那种环境,有这样的老师,真不容易。这真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福音。

学校每年都要如期举办田径运动会,热闹热烈激烈激动的场景迄今难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国家和省顶级专业体工队经常到学校展示,如八一足球队与某喀麦隆国家队的友谊赛,海军女篮与安徽女篮的甲级联赛等,都在母校的运动场上进行。据说,母校的足球运动场是全市屈指可数的标准化运动场之一。

这就是母校的大气与远见,这就是高山仰止的师道与师品。

如今邵老师、孙老师已故。斯人已逝,先生安息。

1976年初,我插队落户长丰县杨庙公社。1979年考入六安师专。毕业后,分配到大蜀山北麓的合肥三十五中任教。1986年调入合肥市教育局。这段时间,与母校几乎断了联系。偶尔路过校门口,张望一下,校貌依旧。

进了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与母校联系自然又多了起来,经常因公干到母校,目睹了学校改革发展进程,目睹了学校变化。

我的母校合肥二中,变了!大门南开,面对宽广的合肥第一路黄山路,巍峨大方。重建的主教学楼,更有一番万千气象。绵延不断的丛丛绿树,星罗棋布的园林小品,规划有致或明或暗的校园小道,如此等等,无不显示学校独具匠心。

母校的变化还在于她的内涵发展:她是安徽省最早举办艺术特色班的学校,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外语特色教育学校,是全市最早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也是近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市示范高中群获奖最多、层次最高的学校。

近年来,我一年要去母校10多次,为公因私,到学校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见到守国校长,或者张维、从容、海波等诸位副校长,总是有很多话题可以聊;走进校园,一草一木,总是看不够,喜不尽。

母校犹似家,令人难以割舍;母校犹似一棵大树,可以庇荫小憩;母校犹似一座山,叫我不敢歇肩。

 

 

                      

上一篇:二中----我青春的记忆

下一篇:剪不断的思念——凝望身在合肥二中的时光(下)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皖ICP00352865号 技术支持:明大网络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