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艺教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教动态 > 艺教动态

院校合作:安徽艺术学院实习生日记-播音组(3)

发布时间:2025.03.09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461

2月28日起,合肥市第二中学迎来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准教师”——来自安徽艺术学院的实习生,他们在这里开启一段为期6周的“最初试炼”教育实习生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实习生活过得怎么样吧!

 

播音组

李小芳

非常开心能够来到合肥二中实习,选择成为助教老师,也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次终于有机会跟着优秀的班主任王忠萍老师进行学习,让我倍感兴奋。

今天(3月4日)我助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班级的基本情况。高三8班中有些同学是艺术生,统考已过,接下来就是全力准备高考,我需要多多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下周一的班会做好准备。与此同时,王老师还特意教导我如何处理班级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班主任的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从最简单的巡班开始,王老师带领我来到她所管理的高三8班,透过窗口,我仔细观察着同学们上课的状态,感受到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非常认真的听讲、记笔记,而王老师也对他们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都有一个平板电脑,询问过后才知道这是教学用具,可以用多媒体共享,更加方便教学。我不由发出感慨,现代化教学用具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便捷高效。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发现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从早读开始,到晚自习结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更加关注班级同学的情况,由衷的佩服王老师,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跟着王老师学习更多的班主任工作。

 

实习日记

 

 

孙卢玉婷

本次《匆匆》朗诵教学以“声形共生”为训练核心,重点突破学生对散文节奏的呼吸控制与情感留白处理。通过示范“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学生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等长句中初步掌握气息下沉技巧,但学生仍存在尾音气息不足导致语意断裂的问题。

针对朱自清散文特有的“顿挫感”,设计“虚实声转换”专项练习:在“头涔涔而泪潸潸”处要求喉部放松,运用气声表现焦虑感;在“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则强化胸腔共鸣,突出哲思的厚重。

另外,在结束了《匆匆》的教学之后,又向学生布置了古诗词训练。考虑到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拥有代入感、画面感,我选取了《咏柳》作为教学内容。作为经典名篇,学生们都能够很好的呈现出来。

在细节方面的教学上,我着重强调诗句中“意象”的表达,先带领学生了解诗词内容含义,再朗诵出来。如“碧玉”、“一树高”、“万条”、“绿丝绦”等词语的不同表达。

在经历了两天的教学后,学生们在文章的表达上都有可观的进步,但由于基础仍欠缺,表达呈现尚不完美,所以我会在之后的教学里加入基本功教学的内容,穿插训练。

 

实习日记

 

 

王贤涛

多数同学习惯胸式呼吸,导致声音发虚、气短。教学中需强调"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闻花香"式吸气引导横膈膜下沉,感受腰腹自然扩张,建立"气沉丹田"的意识。呼气时通过"吹蜡烛"练习体会气息匀速输出,避免瞬间泄气。基础阶段采用"慢吸慢呼"增强控制力;中级增加"快吸快呼"训练突发语流应对能力;高阶结合"数枣练习""贯口训练",在动态语流中保持气息稳定。需注意训练时保持肩颈放松,避免肌肉代偿。气息训练需与发声、情感表达结合。我教学中发现,单纯练气易枯燥,所以融入古诗词朗诵(如《将进酒》的豪迈气息)、新闻播报(长句换气技巧)等场景化训练。同时强调"气动情先行",引导学生建立气息与情感表达的神经关联,避免机械训练。教学中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集中突破一个技术点,通过录音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气息支撑对音色、语流的改善,逐步建立科学用气习惯。

 

实习日记

 

 

徐炜

今天(3月5日)我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国旗下讲话培训。在为国旗下讲话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面对一群略显拘谨的高中生,我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的期待与不安。这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站在国旗下的情景,那份紧张与激动至今记忆犹新。

培训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们理解讲话的真谛。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演讲,而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告诉他们,要用真诚打动听众,用热情感染他人。看着他们从最初的机械背诵,到后来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

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学生们逐渐建立自信。有人从不敢抬头到目光坚定,有人从声音颤抖到铿锵有力。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讲话技巧上,更反映在他们整个人的气质变化中。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国旗下讲话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培训者,我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说话,更要引导他们理解说话的意义。每个站在国旗下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

 

实习日记

 

 

贾云露

今天(3月5日)我工作主要内容是参与播音社团活动,首先,我跟同学们一起旁听啦社团老师讲课,之后帮助学生处理稿件。

课堂上,我听了学生朗诵作品《我的墓碑》,男女生表达都很不错,情感饱满而真挚。男生的声音低沉有力,在那些厚重的语句中,刻画出坚毅不屈的灵魂。

听完朗诵,我便和他们一起逐句拆解稿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专注与投入让我深深感动。每个人都为了让朗诵更完美而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看着同学们在稿件处理中不断进步,对作品的理解愈发深刻,我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不仅是对稿件的雕琢,更是我们共同在声音艺术之路上的一次探索与成长,让我对之后的社团活动充满了更多期待。

 

实习日记

 

撰稿:安徽艺术学院实习生

统稿:余其华

审稿:胡毅林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电话:0551-63651994 ICP号:皖ICP0035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