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周一下午,合肥二中英语组开展了常规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然后由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备课组针对本组近期教学内容开展备课。
一、学习研讨:探寻教育与梦想的深度关联
在研讨过程中,英语组全体教师共同研读了《论教育》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一篇章。大家围绕教育与青春梦想、中国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有的老师指出,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石,而青春梦想则是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源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事业中。
还有的老师强调,作为英语教师,更应关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学习研讨,老师们深刻领悟到自己肩负的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责任,这种责任感如同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注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备课活动
高一备课组:Unit5 Humans and Nature备课
完成学习研讨后,英语各备课组迅速投入到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集体备课中。
此次备课的焦点集中在Unit5 单元课件上。全年级组的老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依据课程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对 Unit5 单元课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精细雕琢。
在词汇讲解环节,老师们精心挑选典型例句,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备课组教师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课文分析部分,老师们从文章的结构、主题、语言特点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课文的细致解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更能体会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拓展练习环节,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目,涵盖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这些练习题目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口语练习中,设置了一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互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写作练习中,给出了具体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整个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反复斟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知识传授精准高效。他们深知,一份优秀的课件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探索英语世界、提升英语素养的重要工具。通过这样的实践打磨,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Unit5 单元的知识内容,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备课组:选择性必修二Unit 4 Humor备课
高二备课组就Unit4单元内容展开讨论,最后确立本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课件分工协作。
就本单元教学目标而言,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humorist(幽默家)”“comic(喜剧的)”“wit(机智)”等,并能在语境中准确运用。熟练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短语和表达,如“in good/bad humor(心情好/坏)”,“crack a joke(讲笑话)”等。学会运用与幽默相关的句型,如“Humor is...(幽默是……)”,“It can be used to...(它可以用来……)”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幽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拓宽文化视野,理解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学习课文和开展相关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教师们一致同意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如“the nature of humor(幽默的本质)”,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讲解来帮助学生领会。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和跨文化交流中恰当地运用幽默,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高三备课组:第一次质量检测卷分析
本次高三质量检测卷分析会旨在深入剖析试卷中各类题型的考查要点与学生答题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精准方向。姚老师和王老师分别针对阅读理解和七选五题型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了书面表达及读后续写的改分标准与教学指导策略。
【C 篇阅读理解分析(科技类说明文)】
(一)篇章结构剖析
姚侠琴老师指出,C 篇阅读采用“总 - 分 - 总”的结构布局。文章开篇总述核心主题内容,为后文论述奠定基础;中间部分从具体维度多方面展开详细论证,各维度间逻辑清晰,通过举例/对比/因果等逻辑关系紧密相连;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核心观点或研究成果,升华主题。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根据学生答题数据,姚老师逐题分析了命题者的能力考查意图。在题目中,命题者主要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如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概括等,通过对错误选项的分析,发现学生在失误的具体原因,如对词汇理解偏差、逻辑关系判断错误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为后续针对性教学提供了依据。
【七选五解题技巧分析】
王方琼老师以本次考题为实例,深入讲解了七选五的解题策略。
(一)语义场关联
强调要关注选项与上下文所营造的语义场是否契合。例如,在某一段落中,上下文围绕具体话题或概念展开,那么正确选项应在这一语义范畴内,与上下文存在逻辑上的连贯性,如举例说明语义场关联的具体体现。
(二)逻辑标记词捕捉
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逻辑标记词,如转折词(but、however)、因果关系词(because、so)、并列词(and、also)等。这些标记词能反映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判断选项的位置。
(三)语篇衔接链重建
从整体语篇角度出发,考虑选项如何与前后段落形成连贯的衔接链。
在后续教学中教师们依然能够密切协作,及时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以此次集体备课为新的起点,扎实推进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撰稿:李仁丹
统稿:徐晓华
审稿:童智祥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