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家校共育课堂——合肥二中2025年暑假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07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38

亲爱的同学们:

恭喜你们顺利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暑假来临,这不仅是摆脱课业压力的时间,更是主动休息、自我探索、调整状态、为未来蓄力的宝贵机会。这份指南旨在帮助你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关注心理健康,实现更充实的暑假生活。

 

一、核心原则:尊重节奏,平衡发展

休息≠放纵,放松≠停滞:允许自己彻底放松,但避免无节制的昼夜颠倒或过度沉溺娱乐。

个体差异:没有“完美”的暑假模式,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最重要。

主动规划:有意识地安排时间,避免陷入“无所事事”的虚无感或“虚度光阴”的焦虑。

 

二、关键调适策略

1. 允许身心“深度充电”

保证充足睡眠:利用假期弥补长期睡眠不足,建立相对规律的作息(不必像上学时那么严格,但避免长期凌晨睡、中午起)。目标是让身体真正恢复活力。

高质量放松:找到让你真正感到愉悦和放松的活动:

沉浸式爱好:阅读(非功利性)、绘画、音乐、手工、园艺、烹饪等。

接触大自然:散步、骑行、爬山、露营,感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无所事事”时间:允许自己发呆、看云、听雨,给大脑自由漫游的空间。

减少信息过载:有意识地减少刷手机、短视频的时间,避免被海量信息淹没,给大脑留白。

2. 处理积压的情绪与压力

觉察与接纳:回顾刚结束的学期,是否有未处理的压力、委屈、焦虑或失落感?允许这些情绪存在,不评判自己。

健康表达:

倾诉:和信任的朋友、家人聊聊感受。

书写:写日记、写诗、甚至写信(可以不寄出),把想法和情绪流淌出来。

艺术表达: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方式释放情绪。

运动宣泄:跑步、打球、跳舞等运动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

放下“未完成”:如果对期末成绩或某些事情有遗憾,试着接纳结果,告诉自己“尽力了”,把目光转向暑假和未来可做的努力。

3. 重建秩序感与掌控感

制定灵活计划:不必排满24小时,但可以有一个框架性计划:

学习充电(适度):查漏补缺、预习新课、阅读拓展书籍、学习一项技能(编程、语言、乐器等)。关键是兴趣驱动和适度适量,避免变成“第三学期”。

规律生活:大致固定的起床、三餐、睡眠时间,提供稳定感。

任务清单:每天列出几件想完成的小事(学习、家务、运动、社交等),完成打勾能带来成就感。

承担家庭责任:主动分担家务(打扫、做饭、照顾弟妹/宠物),这不仅锻炼能力,更能增强家庭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4. 滋养社交连接

维护友情:主动联系好朋友,安排线下聚会、运动、看电影或线上聊天。真诚的交流是重要的心理支持。

增进亲情:利用假期多和父母、兄弟姐妹沟通。可以一起做饭、散步、看电影,或者心平气和地聊聊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尝试“非暴力沟通”)。

拓展社交(可选):参加志愿活动、兴趣小组、夏令营等,认识新朋友,接触不同的人和想法。

5. 关注身体健康

均衡饮食:假期容易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果,少吃垃圾食品。

坚持运动: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游泳、跑步、球类、瑜伽、健身等),每周保持几次。运动是天然的情绪稳定剂。

注意用眼卫生: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

6. 探索自我与未来

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价值观。暑假是难得的自我探索期。

我喜欢做什么?什么让我有成就感?

我擅长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

我对未来(大学生活、职业方向)有什么模糊的想法?

信息搜集:如果对大学或专业有好奇,可以利用假期做些轻松的了解(看大学官网、纪录片、相关书籍,和学长学姐聊聊)。

体验实践(可选):尝试短期义工、实习或深度参与某个项目/活动,获得真实的社会体验,帮助认识自我。

 

三、需要警惕的信号(及时寻求帮助)

暑假也可能暴露或积累一些心理困扰。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重视,不要独自硬扛:

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空虚感。

难以控制的焦虑、紧张、坐立不安。

睡眠或食欲发生显著且持续的异常变化(长期失眠/嗜睡,暴食/厌食)。

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明显下降。

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觉得毫无意义。

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或行为。

与家人/朋友的冲突剧烈且无法缓解,感到极度孤立。

 

四、寻求支持的途径

信任的家人/朋友:向他们倾诉你的感受和困扰。

学校心理老师:很多学校在假期也可能提供线上咨询或预约服务,可以尝试联系。

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积极和勇敢的表现。可以通过医院心理科、正规心理咨询机构或线上平台预约。

 

五、给家长的小建议(同学们也可以转给父母看)

理解与尊重:理解孩子需要休息和自我调整的空间,尊重他们的节奏和选择(在安全合理范围内)。

有效沟通:多倾听,少评判和说教。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适度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让他们在安全范围内体验独立和成长。

共同活动: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互动时光,增进感情。

关注变化:留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发现异常信号,及时关心并提供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避免过度施压:对暑假学习安排保持合理期望,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最后心理老师想对你说:暑假是你专属的“充电站”和“探索营”。好好休息,尽情探索,用心感受。允许自己有状态起伏,不必追求完美。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当你以更饱满的能量和更清晰的状态迎接新学期时,你会发现这个暑假的价值远超你的想象。享受假期,关爱自己,你值得拥有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夏天!

 

撰稿:詹赫

统稿:陈建

审稿:胡毅林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