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合肥二中邀请东北师范大学著名博士生导师曹胜高教授在多媒体教室里为高一学生开设了一堂以“儒家经典与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讲座。
曹教授以“考上大学”这一高中学生的普遍目标为开始,先介绍了“大学”的国学由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像太阳月亮一样的德行,给人温暖却不让人觉察。这也是人要想成就事业的第一个要素。中国文化对德行的重视体现在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上。亲民,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曹教授用一个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解说了亲民的含义。一个原本打算辍学打工的初中女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一天天改变自己,再见恩师时自己已经成为硕士研究生。至善,就是达到完美的境地。曹老师认为:大学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是走向工作的地方,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地方。我们高中生应该以此为自己的目标。
接着曹教授分析了“格物”这个他认为16岁就应该掌握的能力。他观察自己在全球各地的讲学所接触的学生中,中国学生的名牌情节最浓。而传统中国文化不是用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我们讲究“立德,立功,立言。”现代人之所以那么多的贪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上学时“格物”这一关没有过。
曹教授认为高一的学生应该要“格物”,高二要知道“致知”。致知,包括才、学、识。这就是人的不同的特色。同学们在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专业。
面对大学目标,曹教授认为第三个步骤就是“诚意”,对待自己。要敢于面对自己,不要轻易欺骗自己。第四步骤则为“正心”,判断是非。曹教授联系中学生中常出现的对老师的好恶影响到对学科学习的态度,告诫我们去除偏狭之心。第五步为“修身”,成为表率。身要庄重;意能闲定;色要温雅,气能和平;语要简徐,心能光明;量要阔大,志能果毅;思要缜密,事能妥当。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
在讲座最后的学生提问环节。二中学生就“怎样去除偏狭之心”、“如何格物”、“高中生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等问题进一步向曹教授请教。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似乎很短,但留给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的思考却那么长。儒家经典是真正滋润我们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二中的学生们在大师的引领下且思且行。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