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在线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发布时间:2015.06.30 作者:何芸 来源: 访问人数:7128

————记合肥二中高考又攀新高


    六月鲜花尽芬芳,捷报频传喜气漾。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高考中,合肥二中本科达线414人,其中,文化课达线109人,艺术类达线305人,再创新高。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爱,学生家长的关心与支持,高三年级组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高三学生的锐意进取,最终换来的丰硕成果。
    回首过去的一年,高三年级组全体教师以狠抓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规范为指导思想,在学校领导、行政的具体指导下,高三全体教师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以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团结协作,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思路,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
    学校领导集体清晰的认识到本届高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年级组的尖子群人数少(尖子生在高一时因种种原因而流失)。领导们带着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狠抓质量,更好地树立学校良好形象。行政班子工作作风扎实,身体力行深入高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作法为:
    ①校长及高三年级的分管副校长和年级组长每天坐班值日。值日期间深入课堂听评课,检查教师教案,行政会上认真反馈听评课及教师教学常规情况;
    ②保证每一次行政例会、校长会都有高三议题,形成人人关注高三、研究高三、解决高三问题的工作氛围
    ③学校、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高三月考,并及时总结分析,每月召开一次复习迎考专题研讨会。
    ④提高服务意识,关心高三师生生活,第一时间解决师生困难。
二、教师齐心,务实苦干
    在2014年6月学业水平考试一结束,大家没有来得及休息,学校就及时召开了全体高三老师的动员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随后由年级组充分行使管理职能,抓好班主任、备课组长两条主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全体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严格管理、科学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强烈的忧患意识,永不言败的旺盛斗志,激发了高三教师的敬业精神,高三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校长们经常白天深入课堂听课,课间与老师们交谈,晚上与高三班主任一起巡视、值班,了解情况,亲自关注高三,支持高三,鼓励高三,督阵高三。有了领导亲历亲为的榜样激励,老师们更加忘我的工作。为了推进边缘生上进,教师自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及大课间在办公室进行个别推进和辅导,虽然是休息时间,但老师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想到了,都利用到了,大家别无所求,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学生们一把,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落实常规,严抓管理
    学生不严加管理是不会出成绩的,管理是落实备考的前提。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做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谈话相结合;全面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多管齐下,强化了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备课组负责日常教学,各备课组长是该学科教学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工作的落实,各备课组每周至少有一次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迫切需要和自觉行动,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们坚持互相听课、相互取长补短,坚持集体评课制度。备课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不同阶段试卷的命题,在命题前备课组要对试卷的知识点覆盖范围、题型种类、能力要求、难点设置等进行研究部署,命题人要根据研究的结论,写出考试说明,向学生介绍此次考试命题目的、考查知识点、能力要求等。每套训练题一人命题,备课组长审题,避免同一类型题、相同知识点重复训练现象的发生,尽量杜绝试卷的知识性错误,增强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四、以人为本,科学备考
    人文管理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高三是基础教育的结束年级,也是学生完成12年基础教育接受国家挑选的关键年级。学生学习压力之大,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为了保证广大学生在压力面前不弯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旺盛的精力投入高三学习,我们切实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保证学生以良好的情感面对高三教学和高考复习,高考前100天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的宣誓,激发了师生的满腔豪情;班主任的每月一次谈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我优秀”。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二中人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暗香”。高三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我们合肥二中有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高考质量一年一个台阶。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