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历史组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挖掘内涵,提高质量为宗旨,让每位组内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每位组员能胜任新课程教学;使组内新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使全体历史成员都能把准当今历史高考的脉,胜任高三历史教学,并成为优秀的高三历史教师;力求使每位组员成为研究性的历史教师。
具体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研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把握当今历史高考动向,胜任高三历史教学,为合肥二中的历史教学打开新局面而努力。全组教师同心同德,团结进取,刻苦奋进,力争2014高考历史取得较好成绩;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课程理论学习
1,组织全组老师认真学习,提升教学教研水平,努力引领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2、要求历史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时时留心现实生活中与历史相关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教师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二)、优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打造精品历史课堂。2、组织各类形式的公开课。
3、搞好组内“课题研究”的教研活动。力求在市局教研室科研课题的指导下进行。
4、高考工作为重中之重。
切实做好复习计划,吃透教材,讲清概念,扎实做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指导考生把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落实到复习备考之中。
加强考试研究及考试信息的收集,高三教师要共同关注高考,了解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考的动向,共同试做、研究高考题及模拟题,阶段性地集体备课。
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指导高三历史教学工作。高一、二教师积极为高考设定复习模块及相应复习资料。具体负责人:何芸
5、聚焦高中新课程。以高一备课组为核心,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认真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同时开设好高一年级新课程学习的探究活动。
6、切实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①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工作规定,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
②倡导课后教学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③加强高一、高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进度、资料和考试;开展教法、学法研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要定时间、并填写好备课活动记录本,教研组配合学校教务处不定期抽查。
④把好各备课组期中考试试卷的命题关,备课组要写出书面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研组帮助进行分析,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研并提出补救或改进措施。
⑤要求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听课记录中应有简要的听课意见或评价,做到取长补短。
⑥规范教研组活动纪律。做到无无故迟到、缺会、早退等现象。
⑦教研组每学期进行三次教学检查。
附一:历史各备课组的活动人员及时间安排表:
组别 |
时间 |
地点 |
活动内容 |
主持人 |
组员 |
高一年级备课组 |
每周二下午3节课后1小时 |
历史教研组活动室 |
高一年级集体备课 |
黄娴 |
徐晓华、黄娴、龚璐 |
高二年级备课组 |
历史教研组活动室 |
高二年级集体备课 |
何芸 |
朱永新、何芸、苏黄芳 | |
高三年级备课组 |
高三年级文综备课组 |
随高三年级文综备课组活动 |
万家稳 |
王进、万家稳、李明菊 |
(三)、公开课
按照学校的教研计划,本学期开展中青年新课改公开课大奖赛,要求教研组内40周岁一下每位教师开展公开课比赛活动,同时也欢迎有经验的老教师开展观摩课活动,教研组年轻教师积极开展公开课,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活动氛围。
本学期为了推进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准备通过上课、听课、论课、评课,作出本学期每位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将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落在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方面,进一步增强整合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注意按新课程理念教学,改变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注入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思想上或意识上出现兴奋点,与教师一同走入教学情境,实现师生心灵上的交流与碰撞、知识的融化与升华。具体作法是每位教师提供一堂成型的,与教研专题有关的公开课,每次公开课时要求完成教案和评课,做好每次教研活动时要做好记录。
本学期历史组公开课安排表:
组别 |
时间 |
活动内容 |
主讲人 |
高一年级 |
第5周 |
校内公开课 |
苏黄芳 |
高一年级 |
第5周 |
校内公开课 |
黄娴 |
高一年级 |
第5周 |
校内公开课 |
徐晓华 |
高三年级 |
第3周 |
校内公开课 |
李明菊 |
高三年级 |
第3周 |
校内公开课 |
王进 |
高三年级 |
第3周 |
校内公开课 |
万家稳 |
本着加强我们组员的团结协作,本着构建和谐组内环境的宗旨,本着谦虚踏实的作风,本着为我们组全体成员服务的原则,努力推进历史学科组的建设工作。
合肥二中历史教研组
2014、2、17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备课组黄娴 2014/2/19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打好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科目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开阔视野,汲取历史智慧,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全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使我们高一历史组更加优秀。
2、互相交流进一步研讨教材及适合与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4、工作的另一侧重点是加强校本作业必修二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历史学科采用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2,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经济专题史。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增大。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它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门必修课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制度、经济政策、重大经济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础上,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2、学生分析:
专题经济史的学习,要求对通史知识要熟悉,所以部分学生会感到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记忆混乱。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讲评;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周:古代的经济政策;讲评练习
4周: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扩展
第5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周:讲评练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7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评练习
第8周: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备课组进行期中试卷出卷准备
第9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讲评练习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周: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2周:大众传媒的变迁;讲评练习
第13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第14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评练习
第15 周: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6周:讲评练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17周: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18周:期末复习
第19周:期末考试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何芸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教学研究,密切关注近三年安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做好教学工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准备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文科班、艺术班:选修内容+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理科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三、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共13个班,文科3个班,每个班55个学生左右,艺术7个班,每个班45个人左右,理科3个班,每个班53人左右。学生基础较差,学业水平测试难度很大。因此教学中要有针对性,要重点突破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必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导练。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三维教学,要重点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
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小组集体的力量,力求有最优的教学方案。
4、深入研究并精选试题,提高自编练习的质量,在加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效把握学业水平命题趋势与方向。
五、常规教学
备课:积极探讨会考和高考备考新模式及其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训练方式(包括题型和出题方式),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加强备课组内沟通与联络,注意集体备课,集体钻研教材,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教学:积极准备学业水平测试是本学期备课组的中心任务。
教研:认真探讨学业水平测试改革模式和训练模式,以及近年学业水平测试题型研究,强调课后反思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不断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备课组活动:研究摸索备课组集体备课新模式,规范备课组活动。同时应将备课组活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如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周次 |
时间 |
活动主题 |
主讲人 |
预备周 |
2.16 |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布置学期教研工作 |
程主任 |
1 |
2.17—2.23 |
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开始。 教研组活动:1、学习学校工作计划 2、讨论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安排,落实公开课 |
王进 |
2 |
2.24—3.2 |
备课组活动主题:1、选修一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2、分析学业水平测试应对措施 |
何芸 |
3 |
3.3—3.9 |
教研组活动:1、理论学习 2、讨论视导周专家点评 3、讨论申报新课题 |
王进 |
4 |
3.10—3.16 |
备课组活动:1、理论学习 2、选修一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朱永新 |
5 |
3.17—3.23 |
备课组活动:1、高一年级同课异构研讨课活动 2、新时期环境下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
龚璐 |
6 |
3.24—3.30 |
备课组活动:选修一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
何芸 |
7 |
3.31—4.6 |
备课组活动:重实效、提成绩——如何提高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效性 |
朱永新 |
8 |
4.7—4.13 |
教研组活动主题:1、理论学习 2、通报督导工作情况 |
王进 |
9 |
4.14—4.20 |
备课组活动主题:1、落实期中考试有关事宜 2、评价前一阶段公开课 |
何芸 |
10 |
4.21—4.27 |
备课组活动主题:期中考试阅卷 |
期中考试 |
11 |
4.28—5.4 |
备课组活动主题:期中考试试卷及考情分析 |
何芸 |
12 |
5.5—5.11 |
教研组活动主题:1、理论学习 2、提交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
王进 |
13 |
5.12—5.18 |
备课组活动主题:1、理论学习 2、各班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困难户”第一轮筛选,及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龚璐 |
14 |
5.19—5.25 |
备课组活动主题:理论学习:安徽省三年高考研究分析 |
何芸 |
15 |
5.26—6.1 |
教研组活动主题:1、理论学习、 2、布置教师准备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读书心得,完成听课任务 |
王进 |
16 |
6.2—6.8 |
备课组活动主题:1、统一教学进度,落实期末考试有关事宜 2、各班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困难户”第一轮筛选,及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朱永新 |
17 |
6.9—6.15 |
1、教研组学期总结 2、学业水平测试最后冲刺 |
龚璐 |
18 |
6.16—6.22 |
教研组长将教研组、教师教研材料、校本作业、外出观摩培训登记表上交的教科室 |
|
19 |
6.23—6.29 |
教科室工作总结, 评比先进教研组、优秀备课组 教科研情况统计公示 |
期末考试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
20 |
6.30—7.6 |
教科室整理教科研资料 安排落实暑期校本培训 |
|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经过高三第一轮紧张的复习,高三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通过夯实基础知识,实现了扎实应对基础性、单一性选择题、问答题的目标。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升华,如何提高综合分析、比较、应变能力,是我们第二轮复习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时间安排
2014年2月上旬至5月上旬,约32课时
二、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安徽卷考试说明》为主要依据,从二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做法
1、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把握复习导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细致地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领会和掌握其精神实质,可以让我们明确本阶段复习应坚持的方向和采取的措施,可以使我们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通过“四新”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走向,即命题者通过新观念的引入,新材料的使用,新情景的设置,新问题的提出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根据试题这一走向,我们确定这样的复习策略:第一狠抓“三基”不放松,一定要牢固地掌握主干历史基础知识;第二给学生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第三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新材料(包括官方历史材料和民间历史材料)。
2、制定详细计划,明确复习专题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计划不仅要详细周到,还要到天,到课时。哪个时段教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评,什么时候补,小考如何进行,大考如何安排都要写在纸上,记在心里。所有工作都要有章有序地进行。
对于必修部分,我们整合为14个专题,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3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 专题4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及“再生” 专题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专题6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 专题7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题8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专题9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1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1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13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
3、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要借助专题教学案,包括考点解读、温故梳理、知新整合、合作探究、达标测评、高考链接。通过这个环节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能够抓住点、连成线、铺成面、网络化、系统化、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提高解题的基本能力和解题的基本方法。第二是专题评讲课,包括考情分析、重点讲解、归类总结、反思整理,讲解试题时,学生多思考,问为主,教师少讲述,答为主,着力点要放在解疑答疑、析因纠错、指导方法和技艺上。
4、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
一是强化定时训练,学校要求历史学科每周至少两次(一次45分钟,一次不少于100分钟),凡定时训练均应全批全改,认真统分,及时评讲。二是强化规范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在规范训练中,着重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5、科学应对选修模块复习
要根据选修模块课程特点,制定复习模式,复习时要注意选修与必修内容的有机结合,我们重点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采取分——合——升三部走模式。第一步“分”,分述九场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条件、必要性、可能性),内容,性质,结果,历史影响及评价。第二步“合”,横向比较,找出规律,总体比较分出类别。第三步“升”,升化主题,历史启迪。
6、关注热点问题
案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内容:
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重难点讲解:
(一)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度:背景、内容(对象、义务)、影响、瓦解
2、宗法制度:原因、性质、核心(最大特点)、内容、工具、成效
3、礼乐制度:含义、制定、作用
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如何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为表——封邦建国,是政权;
宗法制为里——嫡长子继承制,是族权;西周把分封制的等级序列与宗法制的亲疏远近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皇权至上的主要表现
2、三公九卿制:主要职责、特点与优势
3、郡县制:起源、内容、与分封制的区别
4、其他辅助措施:官吏考核制度、法律、思想文化专制
5、内部矛盾:中央内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6、发展脉络:
萌芽在春秋战国,建立在秦朝,发展在汉朝,完善在隋唐,加强在北宋,僵化在明清
(三)汉到元、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朝代 |
中央政治制度 |
地方政治制度 |
秦朝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
郡县制度 |
西汉 |
中外朝制度 |
郡国制、推恩令、刺史制度 |
隋唐 |
三省六部制 |
隋州县制度、唐中后期增节度使 |
北宋 |
二府、三司、参知政事——相权 释兵权、三衙、守内虚外—军事 |
文臣知州、通判、转运使 |
元朝 |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
行省制度 |
明朝 |
废丞相、设内阁 |
废行省、设三司 |
清朝 |
军机处 |
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蒙旗 |
第一条线索——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中朝外朝的区别、影响
2、隋唐—— 三省六部制渊源、概念、职责、作用
3、宋朝—— “二府、三司、三衙”概念;如何分割宰相军事、行政、财政权力?如何制衡全国军事?
4、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职责
5、明朝——废丞相制度的原因、史实、影响(优化设计);内阁设立原因、过程、特点(优化设计)
6、清朝——军机处建立的原因、职能、特点、影响(优化设计);
第二条线索——地方政治机构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刺史制度的内容、影响;
2、隋唐——隋文帝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唐朝中后期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导致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3、宋朝——⑴原因 ⑵如何节制地方军事、行政、财政权力:⑶军事制衡: ⑷特点 ⑸结果
4、元朝行省制度——原因、措施、影响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
2、君权借助神权、宗法制父权和儒家伦纪纲常逐步加强,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人治大于法治。
3、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央在对地方的斗争中占据上风,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最重要的手段;
4、皇权在对相权的斗争中不断强化,矛盾在明朝解决。明清时期出现特务机构、军机处等非正常集权手段,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五)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的组织建设;有利于文化繁荣和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2、消极:
⑴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
⑵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
⑶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⑷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万家稳 王进 李明菊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