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创新 > 教学研究

推进臻美课程建设 助力美丽校园发展

发布时间:2018.09.18 作者:徐晓华 来源: 访问人数:7675

——记2018年校本课程建设推进暨培训工作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动学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我校在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多年以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制订了《合肥二中课程建设方案》,并积极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组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团队,综合各类课程的开发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培训和教材编写工作。


       2018年暑期,在校长室的部署和教科室的组织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和暑期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结、审核。


       培训会上,顾从容副校长为全体成员解读《向着美的方向生长—合肥二中课程建设方案》,她指出,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立足学校文化传统、特色发展办学定位和特色资源优势,着眼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需要,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的科学规范、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多元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艺术教育内涵,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课程建设要要遵循选择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特色化原则和综合性原则,要杜绝模式化和随意性,校本课程更是要从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从学校的特色建设中、在学校的特色发展中、从教师自身的特长上挖掘课程,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师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机会,活跃校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将基础课程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质疑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增强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使学校设施、设备、环境等资源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摇篮,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才能施展、个性完善的坚实平台,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学校的教育功能,体现学校的社会责任。

       教科室徐晓华主任就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审核提出了具体要求,她提出教材要结构完整,包括《课程简介》(说明课程名称、学时数、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目录和正文;教材要符合二中学情和认知规律,整个教材的编写要有完整性、体系性和科学性,内容上要体现新课改理念,把握好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素材选取上要体现选题的本质和联系实际,突出生活和学习背景。教材须无科学性错误;呈现方式上应做到课文系统、图片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机统一,提倡多用图片,通过图文并茂、图文互补来呈现情境;文字表述上做到文笔流畅、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条例清晰;编写体例应重视实践活动和应用环节,体现开发性、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参与性;适当补充研究方法指导的内容,就研究方法如资料来源、查找途径、访问对象、有效论证等予以指导。


       各学科组就本学科校本教材开发中发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互助,并对暑期开发的校本教材进行了集中整理和审核,最终形成了26本涉及全部12个学科组,覆盖慧美课程、行美课程、醇美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等四大类课程群的校本教材。

       通过此次培训和实践,大家意识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校本课程能够提供丰富而有分量的教育内容。衡量一所名校的标准,在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能否在课程建设以及校本课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此,我们只有瞄准当地、瞄准未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所长精心搭建的校本课程,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