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创新 > 教学研究

架起沟通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3.08.25 作者:涂静 来源:教科室 访问人数:7975

    2013年7月24日——8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与七中共同组织的骨干教师前往广西师大的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历时9天。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期间共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可谓受益匪浅,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几天的听课,没有感到累,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这次学习让我增强了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智慧,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有些是直接的,可以应用到自己平常的教学当中,有些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

印象最深的是张雄教授的“教师的沟通技巧”,沟通在生活中是重要,对一个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

    一、协调好师生关系,需要沟通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一种同舟共济的氛围,从而使教师教得尽心,学生学得高兴。

    组班之后第一次班会课我对我就告诉他们:任何一个站在讲台的老师教你们都绰绰有余,要适应老师,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上若被老师误解批评,下课找老师沟通,不能当堂顶撞。对老师我总是给他们鼓劲,学生习惯差成绩差脾气更坏,你不要和学生生气,“生气那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学生有问题,及时告诉我,我来处理。艺术学生数学外语更差,每次考完试,当分数惨不忍睹时,我会安慰老师们说:艺术学生不要太高分,我们尽心尽力就行。

    二、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沟通。

    高考打的是整体仗,讲究的是“全局观”。高三(7)班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位任课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更是我们各位老师密切协作的结果。

    各位老师的密切协作需要班主任的协调,班级的情况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班级整体的成绩,又能把六位老师团结在一起形成教学合力。我们6个人,谁也不只为自己的一科着想,有时甚至主动让出时间给某一学科,只是为了班级的学习成绩各科均衡发展。追求共赢,不抢时间,避免多败俱伤。

    另外,在每次模考后,与六位科任教师碰面,六个科目老师对各学科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的要求。然后,我利用课余时间一些学生进行谈心,指出学习中不足(科任老师也可以找学生个别谈心),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学习进步生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对于成绩暂时落后学生表达老师对他们的关切。我经常与这些课任教师一起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并邀请课任教师共同完成教育学生的重任。在学业上,我请我班的课任教师特别关注班上其他各科成绩较好,而部分学科较差的学生。为他们开点小灶,弥补缺漏,以均衡发展各科成绩,为高考赢得希望。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懂得: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密切协作,对班级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六个人的合力,施加到学生身上,其作用将是巨大的。高三(7)班成绩的取得,就是有了这个重要的协调“砝码”。

    三、协调好家长之间的关系,需要沟通。

    进入高三以后,很多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求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成效。班主任要加大和学生家长联系的密切程度,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子女,使家长全方位地接纳子女,使家庭成为考生迎考的温暖港湾,家校合力,和舟共济,确保学生正常发挥,夺取高考的全面丰收。

    利用校讯通每天给家长发一条短信,或建议或孩子在校的表现或学习状况,要求家长要当好考生的“配角”,会同学校、老师一起,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家长要清醒知晓考生复习备考的状况,冷静地采取对策。家长要为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复习备考家庭氛围。

    家长正确认识高考,考试的过程是一次再学习、再提高、再深化的过程……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世上没有永远的冠军,只有永远的拼搏者。对待成绩(分数),请家长不要过于看重,以后的路还很长,请给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理解,鼓励他们力争下一次取得理想的成绩……

沟通对教师来说很重要,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更要讲究技巧,如张雄老师所说要遵循的几大原则,有趣原则:语言诙谐,表述风趣,态度和蔼;有据原则:分析可信,举例无疑,引证确凿;有数原则:区别对象,明确目的,预期效果;有度原则:掌握时机,恰当表述,控制情绪。有了技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出去,学进来,听了这些专家的讲座,虽然不是每一个都完美的无懈可击,可是都有他们的精彩之处,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转变态度,实现高度。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