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创新 > 教学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一高参观学习偶得

发布时间:2016.06.14 作者:丁新生 来源: 访问人数:10603

为了借鉴、学习全国知名高中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2016年5月14日至5月16日,合肥二中组织了文化课各科教研组长一行12人的参观学习团,参观了国家级重点高中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一高.
    河南省西峡县地处华夏中原腹地,山多地少,人口只有40余万,经济欠发达。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民风纯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参观西峡县城,我们看到最好的建筑、最好的配套设施也是学校,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县城主干道上,随处可见西峡一高的各科名师的巨幅照片,西峡县全民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我们一行身受感染。西峡县地方经济虽落后,但全县人人重视教育,在这里出现闻名全国的高中,既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5月16日我们参观了西峡一高,在学校正门,我们看到西峡一高2015年的高考成绩榜。该校一本达线率47%,三本达线率98%,985、211名牌大学比比皆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县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我看后还是受到触动。

据西峡一高校长介绍,在2008年以前,一高不过是南阳地区很普通的中学。通过教改后在很短的时间,成为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我们一行都在思考寻找其中的答案,我们一行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认真地观摩了该校的日常上课、课间操、中午学生自习等活动,观摩了该校大课间的教研活动,通过一天考察,我们最终感到西峡一高的成绩并不是社会上常见的“填鸭式”应试教育产物,而是在遵循高中教育普遍规律结合该校具体特点形成的一条科学的成功之路。

具体是,他们总结并不断完善符合南阳一高特点的“三疑三探”教学法,并以此作为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该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的不懈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借鉴。值得学习的当然还有他们敬业及奉献精神。短短的一天观摩学习,我们一行的同事均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到自身责任重大,西峡一高的经验无疑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示范与启迪作用。
    那么,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是如何实施的呢?带着问题,5月16日,我们分组走进该校的各学科组。我和来自新疆的两位数学老师全天考察了西峡一高数学组的工作。
    一、上课,西峡一高的授课,面向全国同行开放,我们自由听了4节课,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教学法在课堂上的步骤主要是:

1.“设疑自探”约8分钟,教师简要点评,结合考纲学生提出、教师归纳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与合探”约20分钟,小组互讲互学,合探解决问题,学生点评。

3.“质疑再探”约15分钟,鼓励学生对本节内容大胆质疑,教师点拨讲解。

4.“课时小结”约2分钟,教师强调,学科班长评价。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减少,学生动脑、动手、互动的时间大幅增加。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每节课学校有专人看上课视频,考查每节课得失在于考查“三疑三探”落实情况。学生的质疑探索、解决问题水平、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样,从表面上教师的工作少了,但事实上教师的课后的备课量加大了。教师只有熟练的掌握考纲、教材,才能对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进行轻松地点拨。
    二、教研活动,西峡一高每天都安排为时1小时的大课间年级组教研活动,可见学校对教研的重视,同时他们的教研落到实处,教研氛围特别浓厚。我观摩了高一年级的教研活动,每天都有学校高一的知名教师带着全体年级备课组教师,研习今明天的课程的上法,深入研究考纲及教材,全组讨论到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并对不同层次班级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可见,西峡一高学生成绩取得正来源于此。
    三、教育教学管理,西峡一高的学生为全寄宿生,学校对学生在校的上课、自习、课间操、晚自习等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专人(学生或教师)管理,每一个班级及学生都有具体明确的细致量化管理评分标准,并记录进行考评,促进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管理卓有成效。西峡一高的先进教学管理,并不仅体现在一个个既有特色又有规范的课堂教学上,也体现在整个团队的合作上,他们根据学生需要,他们协作编写了大量的辅助教材,作为年级资源公享,每位教师的背后都有团队的身影。
    合肥二中与西峡一高的学生生源、学生素质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西峡一高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可以学习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西峡一高的教师敬业求实及严紧的教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总之,参观西峡一高后,我们感到差距,感到责任重大。回校后我们将积极进行反思,努力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合肥二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