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创新 > 教研动态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推介:思政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

发布时间:2024.05.13 作者:地理教研组 来源:教科研处 访问人数:649

——“共创低碳合肥、共享美好生活”为例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中,指向学生思想观念提升的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焦点,即充分挖掘学科思想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延伸至课堂内外,促进课程思政走向深入。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不乏大量的思政教育内容。作为肩负立德树人任务的新时代地理教师,要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在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发挥学科优势落实思政教育,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认识片面化,只停留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上,而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内容。

    2.“课程思政”渗透方式单一,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口号和标语来实现,并没有真正深入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

    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欠完善,比较单一,只关注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情况。以上做法容易导致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不佳。

    一、思政教育与地理教学

    2021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2年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绿色低碳教育融入各学段课程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

    1、以国家教育政策为教学导向

    2、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3、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教学任务

    二、确定主题与研究方向

    思政目标:落实生态文明教育

    课例主题:共创低碳合肥、共享美好生活

    研究方向: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下的其他研究方向围绕“碧水巢湖、城湖共生”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科技助力、绿色发展”两个主题的实践研究方向举例

    三、课堂实施与课外实践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困难点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地理实践落实思政教育整理实践结果总结形成反馈

    教学内容: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学生兴趣点:人类活动与大气成分变化的相互关系

    学生困难点:结合“双碳”背景知识讨论什么是低碳生活

    课堂设计: 以大单元教学的形式设计思政课堂,大主题下共分两个小主题,每个主题课时12节课,共计3-4节课。创新教学形式、多渠道开展思政课堂学生走出课堂,在合肥市内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创新教学形式、多渠道开展思政课堂。

    四、评价反思与升华总结

    1学生反思与评价:通过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学习,学生书写活动反思,总结得与失。

    2教师总结升华

 在地理课堂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需要结合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以政策为导向,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内容,积极探索教育新形式。乡土地理素材是教学中的“活教材”,用好这个“活教材”可以反哺书本知识,利于学生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提高。同时,也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建设者,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思政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以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任务。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