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中心理健康讲座材料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报告会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能亲自
聆听这次报告。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细心领会,并多多批评指正。
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战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校。所以我们学生在这里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怎样做人。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中学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未来工作的成就、对事物的认识、思想品质的塑造乃至生活的幸福与否,都取决于此时的发展。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有别于成人,但
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其最大的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加速成长和发展。人的发展过程是不均匀的即时快时慢。其中有两次发展的高峰期:其一是婴儿期(0-1岁);其二是青春期(11、12-17、18岁)。而中学生是正处在这个时期,青春期时他们一生中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代。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不仅在身体的发育上趋于成熟,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有的人把人生的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雨时期”。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直成长中的中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和集中于青春期的各种冲突,这就使得中学生比较容易发生心理问题.
一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贪图享乐心理(与自己的家庭情况,亲子关系相联系)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认为“享乐主义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艰苦奋斗是上一辈人的事,与我们这一带人毫不相干”。于是就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现在追求享乐、贪图安逸,追时髦、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这种思想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不爱劳动,怕脏怕累;好吃零食,花零钱多;衣着讲究,互相攀比。
还有少数中学生,只知一味索取财物,不知节俭,心安理得充当伸手派,一旦个人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便对家长不满、埋怨。一名学生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从没有自觉地、主动地去看望母亲,在父亲的催促与逼迫下,才不得已去医院探望。据了解,这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她认为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父母爱她,她也爱父母,之所以不去医院看母亲,是因为学习太紧张。事后,她母亲深有感慨地说,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给人温暖呢!
2.逆反心理
案例:案例:15岁的张某是一名初三学生,目前以病为由,请假呆在家中。初一时因为和班主任老师发生矛盾,担心老师为难自己,在初一第一学年结束后,遂强烈要求家长为其转学,说只要换一个新环境,他会下定决心重新开始正常学习。当时,家长认为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就给孩子办了转学,可是,事隔一年,张某又因为和两位主课教师发生摩擦,再次提出转学。这时,家长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又动用关系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可是,张某升入初三半年来,一直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常常感到莫名孤独和焦躁,最后发展到拒绝上学。
分析: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可是,有一些学生把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任意扩大化,认为是很严重的事,进而推断出老师从此不会公平对待自己的结论,结果在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的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但是,案例中的张某则不然,面对矛盾,他和他的家长选择了逃避,试图通过转学的方式回避矛盾,但张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转学的结果,张某不得不去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人际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同样的矛盾发生时,他依然没有解决矛盾的能力,结果必然出现行为上的进一步退缩———再次以转学来回避矛盾,也难怪张某最终走到了拒绝上学的地步。
这一案例很具有代表性,张某的心理问题是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所以,提醒家长平时一定要重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一旦孩子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教会孩子勇于面对和积极解决矛盾,才是教育的上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那句老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阶段由于年龄的特点,不少学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思考,对榜样和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纪律要求消极抵抗。
3. 自卑心理(容貌,家庭经济不好也有可能)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低人一等,不可救药,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中学生没有某些缺陷与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二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
不合理的家长期望水平往往成为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不合理的家长期望水平有两种:一是期望过高,二是期望过低。期望过高,就是家长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都希望其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抱着这种态度的家长,往往以为期望越高,孩子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时,就加以斥责、谩骂、甚至殴打的惩罚,结果是事与愿违,有的学生因此而产生焦虑、厌学、甚至离家出走。期望过低,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认为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将来能找份工作就可以了。所以,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不严格,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很低,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
特殊家庭是指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家庭。特殊家庭其共同特点是使子女失去正常的家庭教育。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是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家庭的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压力沉重,在学校常感到矮人一头,被人瞧不起,于是便脱离班级同学,不合群,情绪低沉,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品行滑坡,人格异常,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腐蚀拉拢,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丧父或丧母家庭,使孩子感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遭受人生巨大的打击,有些学生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下滑,情绪低落,表现出交往少,易孤独的特点,人格发展容易出现障碍。而有的家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顾及自己的儿女的学习问题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观念“读书无用论”,在现在这个经济……
案例;薛某从小是由姥姥抚养长大的,姥姥一生要强,从薛某懂事开始,就给薛某灌输“只有考重点中学才有考大学的希望;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路”的思想。而薛某的现实是,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薛某的理想则是上重点中学。当新学期开学之初,薛某听到老师“离中考只剩下3个月时间”的中考动员时,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薛某向家长强烈要求放弃今年的中考,选择复读。对于家长“只要你努力了,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有成材的可能”的说法根本不予接受,薛某坚持认为自己生来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就是要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究竟是参加中考还是选择复读,薛某的父母陷入了困惑,同时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因而求助。
分析:从表面上来看,薛某因为目前的学习状况,使他看不到升入重点中学的希望,而这与他童年的固定观念是不吻合的,所以,他强烈要求复读,以回避中考可能带给他的失败。
然而,问题决不是这么简单。从薛某简单的资料中不难看出,薛某存在“只有考重点中学才有考大学的希望;只有考上大学将来才有出路”、“自己生来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就是要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以及“如果选择复读,就有100%的把握考上重点高中”这样一些错误观念和认知偏差。所以,选择复读还是选择参加中考,不是薛某问题的关键所在。薛某应该首先接受心理治疗,从根本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观念和认知偏差,重新形成合理的认知,薛某是复读还是参加中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过,薛某的材料过于简单,如果薛某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则该另当别论。
2.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阶段。这个阶段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阶段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使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因此,中学阶段,必然是学生心理发展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
三.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来看一个例子
韩某,17,性格外向,好与人交际,但人缘极差。原因是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在同学面前夸夸其谈,夸耀自己的经历和家庭的富有,还不断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琐事,但从不对别人的问题感兴趣,也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和反应。在与同学交往中,总要尽力表现自己,使自己成为同学们注意的中心。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添油加醋,极力渲染夸张,引起同学们的哄笑,还自以为很得意。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的中学生都存在着象韩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的个性习惯。下面的这几种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蓝色部分可以去掉,也可保留)
1.期望自己与众不同,却有不愿严格要求自己,我行我素。
2.爱慕虚荣,常常喜欢自我炫耀,以博得别人的好印象。
3.态度过于严肃,乃至虚伪,常常不苟言笑,估作清高,一派道貌岸然之态。
4.自尊心极强,不论作错什么事,总为自己找借口,或推卸责任,嫁祸与人。
5.说话含糊其辞,遮遮掩掩,为人不够诚实坦率。
6.滥用流行词语,不懂装懂,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粗言。
7.过于在乎他人的意见和评论,对待不同意见的人视为异己,怀恨在心。
8.对他人缺乏投入感,不主动与别人沟通,常以忙或没有时间来搪塞别人。
9.在生活中羡慕他人的优越地位,学习中嫉妒别人取得的成绩。
10.做事拖拖拉拉,不讲效率,采取决定过分犹豫不决,经常反复言而无信。
11.重哥们义气,不分事情的好与坏,谁对谁错,只要是哥们有难愿两肋插刀。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
1、友谊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的是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的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在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骄娇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四. 中学生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成绩发挥的情绪反应。具有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在考前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反应,如:过分担忧、恐惧、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在临考时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手足出汗、发抖、频频上厕所、思维浮浅、判断力下降、大脑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在考场上出现视动障碍,如:看不清题目、看错题目、丢题落题、动作僵硬、手不听使唤、出现笔误等等。
案例:17岁的杨某今年即将高中毕业,他高一高二的成绩都在班里排前五名,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老师、家长都对她寄予厚望。自进入高三以来,学校的大考小考接连不断,奇怪的是,先是全校统考然后连单元测验她都莫名其妙地拉肚子,而考试一结束,病又不治自愈。到医院反复检查,哪里也查不出毛病来。但成绩却因此受到影响,成绩由原来的前五名逐渐下滑到十几名。现在每次考试前,她总是一遍遍地问家长和老师:“我要是再拉肚子考不好怎么办呢?”家长和老师都对她进行安慰,说她的基础摆在那里,大家都承认她的实力,拉肚子影响成绩只是暂时的事。但这种事发生的次数多了,家长心里也起了疑问:孩子该不是出了什么心理问题吧?
分析:杨某一考试就拉肚子,但反复检查的结果是哪里也没有毛病,这就可以初步推断,杨某拉肚子的根源不是消化道出了问题。
杨某一直在班级排前五名,被认为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老师和家长都对她寄予厚望,可以想见,杨某是老师和家长的宠儿,平时一定得到了他们更多地关注。也正因为如此,杨某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是非常在意的,哪怕是下降一个名次,在杨某看来都意味着失败。所以,面对越来越多的考试,她担心自己考不好,让老师、家长失望,心理由此产生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考试焦虑,进而引起了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拉肚子。不是自己没有进步,是拉肚子影响了考试成绩,这样的事实,一方面,杨某心理上觉得容易向老师家长交代,另一方面,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杨某仍然能够保持好学生的形象,从而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其实,杨某潜意识里是在逃避考试,归根到底是她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所以,杨某有必要采取自信训练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多进行自我鼓励,不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以增强自信心,考试焦虑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典型个案:王某,女,17岁,某重点高中三年级学生。因临近高考,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在其母亲陪同下前来咨询。该生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母严格的教育,倘若考试偶尔失误,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三名,学校、家长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啼哭或发脾气,并拒绝上学,拒绝参加高考。
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包括个体内部的身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具体原因如下:
1.遗传及身体健康状况不良。那些神经类型属于弱型的人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对将要面临的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会产生较强烈的焦虑反应。
2.认知偏差。学生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考试焦虑。如果学生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偏颇,过分看重,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则在考试时便会造成高度神经紧张,情绪反应强烈,产生过度焦虑。
3.知识准备和应试经验不足。如考前对有关考试的内容、知识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且缺乏相应的应试技能、经验,则学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难题茫然无措。
4.家长、教师及社会要求的压力过大。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要求越严、期望值越高,不适合孩子兴趣和专长则对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也就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考试重要性的过多评论,对考试情况的不当评价和总结,对学生态度专制。在这种学校氛围里的学生也极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在社会升学、就业竞争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在以“考试论高下”的社会环境里,学生的考试焦虑就越严重。
显然,要排解过高的考试焦虑,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调节方法,却是极为必要的。
应试策略
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是控制考试焦虑的关键。考试心理涉及到应试者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因此,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除了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缓解和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外,还必须讲求应试策略。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考前准备
为了真正控制、调节考试焦虑情绪,考前的准备是关键。考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准备迎考,将考试后果置之脑后,才能真正克服焦虑情绪。具体方法包括:
(1)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真正目的,无论从大的方面--祖国建设的需要,还是从小的方面--个人的前途和价值来认识,都应是扎扎实实地将知识学到手,获得未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本领,而不应该过分地追求功利和虚荣。对待考试,应把它当作对自己学识水平的检验,思想上既要重视,但又不能看得太重,而成为一种包袱。要把思想精力集中在如何迎考上,至于考试的结果无须想得太多。要学会进行积极的暗示,调节焦虑。
(2)设立恰当的预期目标。目标过低过高都是不恰当的,特别是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一旦失败受挫,应试者则会产生紧张情绪,影响应试。
(3)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学习以后,要多做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或多做一下脖子方面的运动,增加身体的供养量,或远眺自然风光景物,给大脑一个休息的机会。适时地把过分指向和集中到考试上的注意分散一些,以减轻心理压力。临考前的两三天,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在于调节迎考状态,为了恢复和加强大脑的功能,必须劳逸结合,加强用脑卫生。
(4)科学合理地进行考前复习。根据大脑活动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按照各科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而具体复习时,应该注重有重点,包括学习要求的重点、本人的薄弱环节;熟悉各种题型及命题原则;应该讲究方法,包括时间的安排、学科搭配、科学记忆方法的运用及清理知识体系等。
2.考试中沉着、灵活
拿到试卷后,先浏览全卷。答题时,作到“四先四后,一快一慢”,即先做易题后做难题,先做熟悉题后做生疏题,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先做相同类型题后做相异类型题;审题要慢,做题要快。对不会做的题目,不要一味地去钻牛角尖。一方面要积极地去追忆有关的知识,“横着不行竖着来”,对可能的答案进行排队,让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使之更多更快地追忆知识并建立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在保证易题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再去啃硬骨头,作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要对易题粗心大意,急于求成;对拿不准的题不要犹豫不决、贻误时间。
3.考后总结:每一场考后,我们应回避一切考试后的议论,考完一门就彻底了却一门,不要拖泥带水,思前想后,以免与同学讨论发现与大家的答案不一致时产生失败感、愧疚感,追悔、失望感;以避免该场考试的不良情绪影响整个考试的精神状态,科目“株连”。同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调整心态准备下场考试上。但当整个考试结束后,应做好冷静、认真的总结,找出失误的原因,归纳教训。这既为弥补学习的不足,也为日后的考试提供借鉴。随着久经“沙场”,考试的经验在不断的积累和丰富,考试的心理就会愈来愈沉稳。
洪战辉
以上我就我们学校学生的行为,青春期及学习问题作了分析,下面我想以洪战辉的故事来让大家来想一下他是如何艰难的走过自己的人生之路的。
前一段时间看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揭晓的《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评选》的最终结果,说实话真的出现了令我自己都吃惊的感动和震撼。其中,最清晰的就是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洪占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1982年,洪战辉(小名洪全会)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在他12岁之前,和众多农村的男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生活的尽管艰苦但也很幸福。可突然的一天,他的生活改变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亲从洪战辉的姑母家帮助干活回来,突然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他瞪着眼睛,任何人都阻挡不住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小战辉和弟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个样子,恐惧的站在门外,目不识丁的母亲根本劝不住父亲。
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抢过妹妹,母亲哭叫着来抢女儿,被父亲一脚踹倒在了地上,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妹妹死了,父亲疯了......12岁还是一个孩子洪战辉的天空就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轰然倒塌。洪战辉趴在已经骨折的母亲身上号啕大哭。弟弟懵了,甚至忘记了哭。
周围的亲友来了,他们帮忙把战辉的父亲和母亲都送到了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12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开始肩负了家庭主人的责任,3个月的时间,洪战辉医院、学校、家里三点一线,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三个月的艰辛,让洪战辉长大了,艰辛的付出终会有回报: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可家里也负债累累,但毕竟生活又重新回到了平静。
这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一早起来,洪战辉就没有看到父亲,一种不详的预感猛然间萦绕在头顶,他忙告诉母亲。即将过年了,是不是父亲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亲又出去惹事了?母亲急了,母子俩满村的寻找,可是始终没有见到父亲的影子。临近中午时分,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洪战辉找到了父亲,此时的父亲,怀里抱着一个包裹,那是一个婴儿。父亲解开了包裹,小心地呵护着。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一种久违的蕴含有慈祥光芒的爱。
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跑到父亲的手中?母亲小心翼翼走上前,从丈夫手中接过了孩子。这是一个女婴,用粗线缝制的棉衣上面摞满了补丁。可能是饥寒交迫的缘故,孩子的嘴里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农历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
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看着已经哭不出来的孩子,母亲寻思着等天明了看谁家愿不愿意收留,就送给谁?
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费,夜深的时候,母亲让他把孩子送回去,他无奈地打开门,抱着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伴随着一种痛苦,这是他梦中的妹妹 啊,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了回去。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小孩子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父亲的对死去女儿的内疚让他把力所能及的父爱倾注到了小不点的身上,父亲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
父亲毕竟是病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让父亲长时间的吃药,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小不点”,家里任何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对象,包括碗筷,包括他相儒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长时间的儿子,他见什么砸什么。可怜的母亲身单力薄,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地毒打。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一个家里赖以维继的支柱,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俩眼泪流了下来。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还有这个刚刚才1岁的妹妹,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们不管了那!”生活就是这样无情,洪战辉的哭声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里,娘不见了踪影。
父亲疯了,母亲走了,年幼的弟弟、妹妹渴了、饿了、困了就眼巴巴地永望着11岁的哥哥。洪战辉说,他一生难忘弟弟、妹妹含泪的无助眼神,他想哭,但是哭不出来。他不知道将来的事情都怎么办。没娘的孩子自己撑,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之外,寒窗苦读可路在何方。
1995年,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二三公里。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洪战辉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照顾小不点吃饭。
上高中后,洪战辉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从家里面把“小不点”接到了身边。一早,他要让小不点吃早点,再交代她不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与“小不点”一起吃。
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的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用微薄的收入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2003年,洪战辉被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录取。
2003年洪战辉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学校知道了他的情况专门给他安排了一间补写于是他又开始了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漫漫长路。在怀化学院他更加忙碌,因为他一边要学习,一边还要挣钱,解决家里、妹妹和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但在对对待金钱上他有着自己铁定的原则他认为:不是用自己双手挣来的钱,决不能花费到自己身上。在大学期间,他曾屡次拒绝别人的捐款和资助,再次拒绝系里捐款。虽然他的生活非常拮据,但丛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
在这12年中他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日夜相信的母亲可是母亲被伤得太深了,她没有勇气跟他回去,看着结亲坚决离去的背影他没有洒下一滴眼泪。生活已将他磨练得无比坚定,他一切都挺了过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照看时常发病的父亲,抚养捡到的妹妹……
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父亲,妹妹,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只是坚持,再坚持!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一份责任让他支撑住,一份永不言弃让他逐渐成熟,几度面临辍学,他没有放弃,而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艰难的维持着妹妹的生活、父亲的疾病,自己的学业,这看似没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与血与泪中见证着。
如此艰难的生活让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以至于在人们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选择了拒绝,“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虽然在最最困难的时候想过退缩,但最终还是决定了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2年便是这样度过,周而复始的艰辛,周而复始的痛苦,但他却在感激着这些磨难,是它们,培育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好青年,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是一个“另类”,现在的社会中却需要这样的一个另类,或许这种人再多一些,被铜臭玷污了的社会或许就会被洗刷回原本的面貌。
学习洪战辉,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的现代公民;学习洪战辉,做一个勇于担当、自觉履责的现代公民。当每一个人都能像洪战辉那样生活,我们才能被还原成公民社会的一个个“普通人”。
但洪战辉所激起的震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股心灵的冲击波正在四处扩散,正在感动与激励着更多的人。这说明,在我们这个价值趋向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戴上能人强者宝冕的人有多少种,那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够感动鼓舞人们,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
对于逆境厄运,当代青年不应自嗟自伤,而应该像先贤教导我们的那样,学会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坚持奋斗,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如果广大青年朋友们都能像洪战辉那样,无论如何艰辛,都能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自重自尊,战胜困难,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越来越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会提前实现。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我们从洪战辉身上找到了答案
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
1、责任。责任是对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甚至对家人对工作对社会,责任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否则,一切不作为的、消极的、危险的破坏性的甚至犯罪的言行都是有理由的了,导致的结果轻则消极厌世无所作为,重则自杀犯罪,给家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2.坚韧。这是一个人成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的,我们并不缺少想法,甚至可以说并不缺少成功的条件,然而我们为何没有最终走向成功,那是因为我们往往只做了一个漂亮异常的开头。当我们在践行的过程中碰到了这样或者那样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坚持不能想办法去解决,于是半途而废,最终放弃而一事无成。
3.自强。这是洪占辉身上表现出的又一可贵品质。当捐助成为很直接很现实的可能的时候,洪战辉拒绝了。他的一句话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不是获得捐助的理由。”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有骨气的人,“贫贱不能移”,洪战辉正是表现出了这样的骨气。
也有人说,洪战辉是当今时代的另类。对此说法我很是迷惑也很愤慨,其实在我们的时代里同样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他们普通地活着,面对自己这样那样的困境,默默地坚强地活着。或许在有些人眼里他们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我眼里他们是可敬的可爱的,是值得肯定尊敬并学习的。
如果谁还有其他的需要探讨的问题的随时都可以找我或用写信的方式来与我探讨
2008-09-23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