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家校合作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家长会广播稿

发布时间:2014.09.14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1129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家长会广播稿

家长朋友,下午好!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下午的家长会。我们今天聚会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本次家长会,主要目的是向家长朋友通报上半学期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要求,希望通过本次家长会的召开能进一步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做好相关配合工作,让孩子们在后半学期取得进步。

    今天我代表学校想跟大家简要地谈谈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两个要求和两个建议,两个要求是午间管理和手机问题,两个建议是自主学习和早餐问题。

一、首先是两个要求

1、午间管理

    我校是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午间的管理一直是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校中午大约有300余名学生滞留在学校,占学生总数的的近七分之一。这些学生中午留在学校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家庭住址离学校较远,二是家长中午无暇照顾孩子,三是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浪费在路上来回的时间,想利用起来做作业或者看书,还有一部分孩子中午不愿意回家,这样可以享受近3个小时的自由时间。

存在问题:无人监控,无法监控,出去打游戏,上网,聊天,打球,甚至打扑克,跑到别的学校看朋友,谈恋爱,在校外吃垃圾食品,省钱上网,很多班级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下滑的学生中午时间留在学校的占了很大比例。

要求:能够回家的尽量回家,家长要客服困难,尽量让孩子中回家。实在不方便的可以留在学校,但是要教育孩子留在学校,不要外出,可以休息,可以适当运动,可以五图书馆学习,可以去书吧看书。另外适当控制零花钱,零花钱过多是坏习惯养成的助推器。

2、手机问题

    已经多次在家长会上谈到这个问题,但是收效甚微。高一学生中新配手机比较多,都是比较好的手机,有无线上网能功能,QQ聊天、短信联系,看电子书---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乐此不疲的玩手机。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聊天、看电子书等。

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1、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

2、学生利用手机作弊,撒谎欺骗家长,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3、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功能,以及不良短信,手机黄、赌、毒、毒害青少年。

4、学生使用手机晚上躲在被窝里的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深夜不睡,手机成为娱乐品,干扰他人休息,降低学习效率。

5、课堂上手机铃响,课上听音乐,看电子书,影响自己听课效率,蔑视教师劳动。

6、手机质量不过关,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学生防范意识差,社会闲散人员觊觎学生手机危及人身安全,利用手机勾引外来人员,容易滋生事端,出现安全隐患。

7、利用手机考试作弊,严重败坏考风,破坏学风,影响了应有的考试评价。

8、手机消费,增加父母经济负担,许多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思潮通过手机蜂拥而入,手机黄、赌、毒,增加学生家长心理负担。

9、手机的使用加速中学生社会化,手机成为中学生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帮凶,严重影响学业,不利于中学生成长,。

二、处理办法

  手机渐入校园和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对学生佩带手机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呢?我们认为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是不行的.
  1、学校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我们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比如没收手机。
  2、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让学生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3、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话费,必要时调取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等.
  4、加大对用手机考试作弊这种行为的处罚手段,彻底杜绝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让学校和教师"有法可依".

5、家长要引导孩子尽量不佩戴手机,正确使用手机,上课期间不开手机,作业时间关闭手机,不开通网络流量,控制话费额度,关注通信记录,加强手机安全教育。

 

二、两个建议

1、引导高中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在学生的高中学习阶段和未来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又能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因此就必须以一种主动的态势,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并组织起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作为家长,平时不能只忙于自己的事业,一味地把孩子推给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只看学习成绩,不看过程。这样对待孩子的培养,就象一架马车缺了一个轮子一样,是不会走稳走远的。
    那么,作为孩子父母,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家长要改变那种为考大学、找工作而让孩子上学的观念,确立为孩子成长发展而进行教育的观念。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

    其次,引导孩子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孩子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习惯,使他们既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又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都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孩子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不断地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这种动机才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孩子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家长应肯定孩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态度,对其获得成功的那一部分,哪怕是极微小的创造性,也需要加以充分肯定和激励,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早餐问题

    早餐是一天三餐中的第一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不仅要营养丰富,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顶饿”,因为上午是一天中学习和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一个时段。一天三餐中早餐是至关重要.然而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重视早餐,造成了不良后果。

不少学生不吃早餐,或者在大课间做操的时候(也就是上午3节课后)吃早餐,或者吃垃圾食品,地沟油食品。

    不吃早餐会造成低血糖,不能及时充分补充血糖浓度,上午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对于正处于学习紧张的我们,不吃早餐会影响智力:在智力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吃早餐的学生明显高于不吃或少吃早餐者。这是因为不吃早餐的人,大脑就会因营养和能量不足,不能正常发育和运作,久之就会妨害记忆力和智能的发展。胃病,在同学间算是常见:不吃早餐,会使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物节律发生改变,胃肠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发生变化,消化液没有得到食物的中和,就会对空腹的胃肠粘膜产生不良的刺激,引起胃炎的发生,严重者可引起消化性溃疡。不吃早餐还易患胆结石,心脑血管病,不易减肥,使人易老,影响寿命等。

    科学的早餐时间是在造成7点前。针对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较快,常常肌肉、骨骼一齐长,特别需要足够的钙、维生素C、A等营养素来帮助身体的生长发育。营养学家认为: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应包括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因此,建议学生早餐是一杯牛奶、一个新鲜水果、一个鸡蛋和二两干点(主要是馒头、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总之不管怎么搭配,早餐应该坚持四大原则:

①原则之一:宁可不吃,不可不喝。没有时间吃东西了,也必须喝些牛奶,豆奶或稀饭。

②原则之二:除了淀粉,再添些蛋白质和脂肪。③原则之三是:最好添加一些蔬菜或水果。

④原则之四是:按照体质安排容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过分油腻。

 

    家长朋友,以上我们花了近30分钟的时间,通报了学校的两个要求和两个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这写要求和建议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也希望得到家长朋友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家校之间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孩子的成长和长材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好,学校的广播会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将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继续主持今天的家长会,我们预祝本次家长会在您的参与和配合下取得圆满成功。下次家长会再见!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