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临界生成功心理
每一所普通高中毕业班都有“临界生”。这里的“临界生”是指具备一定素质在高考中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所普通高中能否抓好临界生的提升与转化工作,使更多的临界生能跨进大学之门,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也是评价该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分析临界生的复杂心理
一般来说,高三伊始,临界生就经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在高一高二年级他们的成绩不够稳定或不够突出,所以要经常在“不能出头”的阴影中受到压抑。不少临界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形成了消极与失败的心态,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关注,就很可能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与健康积极的原动力。尽管造成他们学习不能出头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且成功心理并非从一开始就被扭曲,但随着“不能出头”次数的增加和对失败体验的加深,学习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自信心受到动摇。
随着高三学习的不断深入和高考的临近,一些临界生也曾试图再做努力,但迎接他们的可能是再一次的成绩不够理想。临界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相对低下只是一种表象,即他们的内在潜能是应该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挖掘出来的。但当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长期受到打击,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心理的不断沉淀,则可能对学习的提升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这种失败心理的产生与存在,与教师、家长对该类学生的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以上临界生的复杂心理的形成与影响(后果)用一个简单的流程图表示:“不能出头”→产生消极心态→自信心受挫→更加消极与自卑→失败
二、如何培养临界生的成功心理
要缩小临界生的现状与教师、家长对临界生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临界生能考进大学,笔者认为一定要做好临界生的成功心理的培养工作,做到“攻心为上”。这种攻心为上的心理辅导方法是:鼓励与期望→ 多予成功的机会 → 及时表扬与评价
(一)鼓励与期望
一般说来,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斗志,发现自我价值与能力,从而勤奋学习,提高成绩。对高三临界生的鼓励方式应因人而异,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
1.“你能行”式的鼓励方式
“你能行”式的鼓励方式的对象是那些领悟能力较强、上进心较强的临界生。这些学生可能简单的一句话“你能行”、“你一定能考上”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该类临界生上进心较强,有着强烈的考上大学的欲望,由于经历较多的失败,致使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你能行”会重新燃起他们成功的信念,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斗志。该类临界生一般在学习方法上存在某些问题,学习效率不太高,因此教师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更快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案例1:我班王栋学生同学,进入高三时成绩处于年级中等。。该学生虽然成绩不特别突出,但课堂表现并不差,比如政治课堂老师提问时反应还比较快,而且大多时候回答得比较好。课堂表现说明王栋同学基础还比较扎实,有较大的潜力可挖。经了解,梁同学初中时位于年级前列,但进入高中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太理想,与初中时形成较大反差。自己一直比较努力,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效果不明显,所以自己感觉到没有信心。了解情况后,各科老师及班主任及时找王栋同学谈话,告诉他一定可以,一定行,并帮助他分析了学习方法不当等导致成不太理想的原因。果然,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该学生的年级拍名有明显提高
2.“鼓励 + 目标 + 引导” 式的鼓励方式
这种鼓励方式的对象是那些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情感依赖型的临界生。该类临界生大多智商较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但学习主动性比较欠缺,目标不够明确,上大学的欲望不够强烈,也经受不了考试失败的打击。对于此类临界生,笔者建议使用鼓励加期望的方式,基本操作方法是:在告诉学生“你能行”的同时,教师要给该类学生一个比较具体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白自我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并朝着该目标去努力。同时又由于该类临界生对情感依赖性较强,心理易受挫,情绪波动较大,所以老师应给予他们较多的学习与心理上的照顾,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尤其是高考信息咨询和考前心理辅导等。
案例2:王倩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一直排年级100名左右,属于年级中等层次。据以前老师反映,该学生脑子聪明,思维灵活,但平时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不够刻苦。高二几次大考,她的成绩仍然排年级97名,但各科都比较平均,没有特别弱的学科。本人详细分析了她的语文试卷,发现他的问答题基本能抓住要点作答,但不能扩展,欠规范。这说明他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学习不够刻苦和细心。该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宽裕,平时在家倍受家长呵护,一直以来学习欠主动,要经常得到老师的提醒,学习目标也不太明确。加上进入高中以来一直没有进入过年级前列,自信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就很理想了,学习动力不足。本人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决定对症下药:一是告诉她完全有能力考上比较好的本科院校,二是根据她最近一次考试的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他在学习方法存在的不足;三是告诉他以后只要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改变现状,创造连自己都不会相信的奇迹。对该同学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及时进行表扬,并继续分析她的考试情况。王倩同学逐渐找回了自信,学习变得十分主动,进步明显。该学生的成功是“鼓励+目标+引导”式的鼓励方式取得良好收效的典型案例。
(二)多予成功的机会
自我价值与能力往往通过相应的成功(绩)来体现,学习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在高三阶段,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基本方式去多多给予临界生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其成功的信心: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大纲(尤其是考纲)的要求,专门针对临界生的临界学科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启发性的课堂提问的问题,临界生通过一定的思考一般能较好地组织答案。比如政治学科的课堂提问应多结合时政治热点等背景材料来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积极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临界学生没能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这种做法既能让临界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切实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细微关怀,使之心存感激,从而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动力。本人政治课堂的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2.科学设计训练题与测试题
对于临界生的临界学科,教师在作业布置和试题设计方面要给予一定照顾,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做到既不影响优生,又能带动临界生,让临界生“有兴趣去做”、“会做”。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要依教学内容的易、中、难按一定的比例设计练习题和试题。针对临界生的临界学科建议在高三第一学期的训练与测试要以基础题为主。比如针对政治学科的临界生就可以多做选择题和简单题,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做少量的中等题,但绝对不要进行难题的训练和测试。强调基础题的训练与测试不仅有利于巩固基础,更重要的是由于题目较浅,较少思维障碍,因此它能激发临界生的解题兴趣,增强解题的信心,从而逐步提高其总体学习兴趣与能力。
当临界生的能力与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在高三第二学期“一模”前,可以在继续重视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中等题的比例,例如政治学科的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和论述题要针对临界生强化训练,让临界生在已有基础上知难而进,逐步向高考的目标靠拢和过渡。在这一阶段,临界生的提升和转化是比较明显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已经基本得以巩固,其思维能力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较快的提高。
在高三的“一模”后,由于临界生已经基本接近优生的水平,训练与考试则完全可以按高考的题型与要求去设计,即以中等题为主,适当安排少量的难题,比如针对语文学科可以结合热点专题针对临界生继续加大不定项选和材料分析题的训练和检验,让临界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和信心比较充足的前提下增强挑战意识,完全进入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状态。临界生在以上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自我成功感的获得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循序渐进,不断进步,才能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转化的任务。
(三)及时表扬与评价
及时的表扬与评价对培养临界生的成功意识,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十分重要。笔者前面所描述的几个案例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临界生由于很少成功的经历和机会,所以他们大多有长期受压抑的受挫心理。当临界生在老师的指导与关心之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他们迫切需要得到老师与其他同学的肯定,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缺憾得到某种程度的弥补,继而激发他们成功的强烈欲望与自信。但这一种自信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与经历,因而可能伴随过分激动、焦躁不安、自恋或狂妄等不良心理现象。教师要掌握临界生这一特殊心理,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学习评价。
教师对临界生的表扬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继续力争上游的决心与信心,使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越燃越亮,学习的动力也越来越足,考上大学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教师对临界生的成绩和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使临界生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尤其是“跛脚”科目和答题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他们积极平和的心态与清醒的头脑,做到扬长避短。
以上三方面的措施是前后相继、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中鼓励与期望是培养临界生成功心理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它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多予临界生成功的机会则是整个培养工作的灵魂,是使临界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从而获得自信和奋发向上的关键;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进步之时,教师对他们进行表扬与评价则起到了“及时雨”的效果,使临界生的心理得到了及时、充分的滋润,获得了力争上游的动力。
总结: 面对着这一批即将迎来自己人生重要一步的二中学子,我相信在各科老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关心之下,他们必将飞的更高更远!
合肥二中高二四班张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